2)第6章 独他一人是贤臣?!_大明总宪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爷,太常丞陶奉常来了。”

  陶仲文入朝之时,嘉靖便赐了陶仲文荫长子陶世同为太常丞。

  嘉靖的眉头一挑,语气深沉的问道:“是为陶真人的事罢。”

  “是。”高忠悄悄打量了一眼嘉靖,而后低声道:“陶奉常把君父历年所赐陶家的蟒玉、金宝、法冠、还有金银共计六千二百两全都带来了,说是真人年事已高,祈归山林。”

  听到这里,嘉靖的脸色陡然一沉,有些不悦的说道:“太子尚未加冠,真人焉能归山?”

  “告诉陶世同,朝中的事情让他不要管,他只管亲前尽孝,侍奉好乃父即可,那些蟒玉、金宝不是朕赐给陶家的,是赐给乃父陶真人的!让他带回去罢!”

  高忠唱了个喏,旋即便退出了精舍。

  对于嘉靖来说,朝中的所有事情,都有内阁在前面顶着,自己只需要控制好内阁便是了。

  唯一能逼的嘉靖不得不亲自下场的那就是这些道人。

  那句“二龙不相见”的谶语牵扯到了大明两朝天子。

  无论是“真龙”受伤,还是“潜龙”气衰,都是嘉靖不愿意见到的事情。

  这已然不是陶仲文第一次向嘉靖请辞。

  但却是陶仲文最想卷铺盖卷走人的一次。

  待陶世同回到真人府,看着陶世同垂头丧气带回来的蟒玉等物,在厅堂中打坐的陶仲文脸上便不由得浮现出了一丝苦笑。

  “无量天尊。”

  “唉。”

  陶仲文本是黄梅县吏,早年前钻研方术时认识了龙虎山上清宫的正一道士邵元节。

  现在的陶仲文,早就已经悔的肠子都青了,自己怎么就吃饱了撑得没事干,跑到京师来给天子算命了。

  陶世同哭丧着脸看着陶仲文道:“爹,咱们陷的太深,怕是离不了京了。”

  陶仲文是个聪明人,起初听到邵元节要自己来京师,陶仲文还以为这是什么好差事。

  但是当陶仲文真的到了京师之后,才发现这里压根就不是他这么一个县衙的刀笔小吏能置喙的地方。

  待在京师的时间越长,陶仲文便越是坚信了自己的判断。

  这朝廷,就是一个巨大的火药桶。

  只是当今天子权谋过人,这才硬生生的将这满朝文武拼凑到了一起压制了下来。

  陶家无根无基,哪怕是官居一品,拜相封侯,也只是一枚随时可以被牺牲掉的棋子罢了。

  “世同,告诉那些校尉,自即日起真人府闭门谢客,陪天子斋醮四十九日。”

  一脸无奈的陶仲文大着舌头吩咐道。

  如若不是陶仲文急中生智,趁乱赶忙咬破了舌头吐了口血,今日之事不可能这么轻而易举的收场。

  陶世同闻言一怔,小心翼翼的看着陶仲文问道:“爹,那小阁老的人,咱们也不……”

  不待陶世同说完,陶仲文便怒斥道:“见甚见!你难道还嫌我陶家在这里陷的不够深吗?!什么徐部堂严阁老的,统统不见!”

  蒙圣眷,陶家现在可以安然无恙。

  但是天子不会一直活着,大明朝又有几个在位三十年以上的天子?

  天子苦苦追寻长生之法,这世间当真就有长生不老之人了吗?

  望着远处香炉中升起的青烟,陶仲文的眼神中不由得泛出几分绝望。

  “贫道是真心愿陛下福寿延绵啊……”

  怅然良久,陶仲文这才又在厅堂中念诵起了《太上救苦经》,虔诚的诵经声再配上鹤发童颜的样貌,此刻的陶仲文倒真像是个得道高人。

  请收藏:https://m.jiejie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