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七二章 我们搞飞机好不好?_重活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后来国家重启大飞机项目的事情。大多数人基本对运十地事情都多少懂那么一点两点,不管是因为什么这个运十项目没有在当时继续下去。但这毕竟是中国航空史上的一个巨大的遗憾。

  其实中国的大飞机,最早的定位是中国地“空军一号”,由**跟周总理亲自敲定的“708工程”。这个项目地工程目标,当时是为国家领导人研制出国访问的专机,为了在国际外交场所树立中国的大国形象,以及从中国直飞欧洲地拉那的远航能力,因此100人客座和8300公里的长航程是主要特点。

  也就是说,一开始这大飞机,根本是个政治项目,并没有考虑经济方面的原因,自然,也就不是以客机为定义,就跟当年的红旗轿车一样。就是因为这样,哪怕是文革期间,大飞机项目也一直没有停下来,甚至是文革期间难得地几个重点关注项目之一。

  不过,改革开放之后,一切开始看效益,都开始看投资回报,所以这政治意义浓厚的大飞机,也就面临了诸多的磨难,跟同样问题的红旗一样,在所谓一系列要求效益的经济专家的责难下,面临下岗的风险。而跟红旗轿车不一样地是,红旗轿车毕竟技术方面简单,还可以通过所谓引进外国技术“起死回生”,可这大飞机,国外可没有几个有兴趣投入地,相反,外国的飞机厂家,只对中国地空中市场感兴趣,而对扶持中国客机来跟自己抢生意的事情,毫无兴致。

  运十的第一次下马是因为没钱买油试飞。1985年2月,运10研制的财政经费被有关部门卡掉,原本由上海市和财政部共同承担的资金没有着落,结果,正在试飞当中的运10飞机由于没有3000万元人民币的油料费用,项目被迫停止。而耐人寻味的是,从始至终,都没有正式的停工文件下达,因此后来一直有人说“运10没有下马”,就是因为没有具体而清楚的文件和上级命令。=君?子?堂?首?发

  当然,三千万人民币也是个不小的数目,毕竟85年的时候人民币跟美元也就一比三左右,也就是相当于一千万美金,再加上通货膨胀,那三千万人民币基本等同后世的一亿人民币了。而根据资料,当时有关部门之所以停掉这个项目,就是为了停掉这个不经济的政治专机项目,以便节省经费,投入到更有用的地方去----鼠目寸光到这种地步,现在想来虽然可笑跟气愤,但想想当时刚从文革走出来的这些监管人员,也只能感叹应该会如此。

  总之,运10的这次下马,国内一些专家立刻就开始群起上书,要求继续研究,要求发展自己的大型飞机制造工业。也就是说。从这个时候开始,所谓运十从国家领导人的政治专机转变为客机地意图,正式在公众上出现。

  其实早在1984年6月4日,上海飞机设计研究所219名研究人员在吴苕溪、赵国强的带领下,就开始联名向中央写信,表示不要花巨额外汇去组装md-82,建议在运10基础上发展我国民航工业。甚至当时国务院也对这个给与了重视,要求有关部门立刻研究可行性。

  只不过,在上有国务院。下有专家上书的情况下,国家航空以及财政的有关部门却开始普遍自信心缺乏,认为这个劳民伤财的东西,未必能适应现在的发展形势,还不如直接拿外国的东西进来,然后再自己慢慢模仿改造,岂不是更省钱,也更少走一些弯路。他们甚至还拿上海轿车变桑塔纳的事情说事----他们还以为造飞机跟造汽车都是差不多的东西。

  就这样,在有关部门怀疑地眼光以及不自信之下,运十就在1985年停飞了。

  请收藏:https://m.jiejie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