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二七章 对战铁娘子(1)_重活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己把握自己的命运,但经历过文革之后,内心普遍压抑着不满,蕴含着巨大、不可控的破坏力;而英国的民众普遍太精明,他们对一切似懂非懂,却又破坏力比较小,但更有夺权的主动意识。对外,中国周边形势开始发生转变,苏联靠不住了。跟中国的双边关系日益恶化,战争氛围增大,边境纷争显得一触即发;英国则要面临欧洲大陆。特别是联邦德国的经济竞争。以及提防美国金融资本的渗透掠夺。

  为了应对各国不同的态势,两个优秀的领导人都施展了不同地策略。

  邓公是通过发动对外战争,凝聚了人心。掌握了军队,巩固了自己的政权。然后又提出改革开放、给人们的思想开了一个渠道。同时又严格控制宣传媒体,统一喉舌,这样通过挖掘人们对财富地**,顺利地泄洪,把长久以来积累的对党对政权的不满发泄出去。如此一来,不但达到主权击中、国家稳定地目的,还顺便发展了经济,人民都是欢欣鼓舞;至于对外地外交上,邓公开始推翻原来一边倒的政策。抛弃了意识形态之争。转而进行了更具有理性化的外交政策,跟欧美等国不断靠近。反而跟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逐渐疏远,拉美帝国主义的大旗,对抗苏联老大哥的咄咄逼人,又因为获得了美国关于苏联的经济战争情报,痛下决心打击越南小弟,从而给苏联狠狠的打了一巴掌,让大家看明白了,苏联已经是日薄西山,不过是在装大尾巴狼,是纸老虎在吓唬人,根本没实力跟中国打一场高烈度战争,甚至珍宝岛那样的都干不起来了。

  而戴卓尔夫人,则相对简单,对内她是通过私有化改革、大幅削减福利制度以及打击工会力量,来刺激英国经济的疲软,巩固英国政府地威信。对外,她是通过鼓吹对抗苏联,来获得美国地援助,靠抱紧美国大腿支持本国经济,靠拉拢那些国际银行家,来对抗欧洲大陆的经济竞争。比如广场协议,唐欢就怀疑可能英国也在里面主动插了一脚,不然为啥联邦德国也有一份打击?要知道联邦德国当时对美国出口造成地压力,可要远远小于日本的威胁。打击联邦德国,最大的得益者,就是英国。而这,也再次说明,为啥陈彼得在狙击香港的时候,英国政府居然很奇怪的不吭声,没有丝毫对策。

  换句话说,戴卓尔夫人是一个实际主义者,她在当时一开始就是瞄准了香港的财富,想要捞一把就走,顺便让国内那些还抱着不切实际心思的阁员对香港死心,顺便打击一下这些人,巩固自己的政权。在唐欢前生记忆的时空里,戴卓尔夫人成功了,她利用当时香港的浮动利率,以及政治上的优越性,联合众多炒家,操纵了港元风波,从香港掠夺走了大量的

  请收藏:https://m.jiejie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