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455章的计划8_重生之军工霸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了一些新的技术,特别是换装了华夏国产的第一代单晶高温合金涡轮叶片DD3以及以粉末冶金技术重新设计制造的涡轮盘之后,涡轮前温度提高到了1380~1580K,发动机的推力也就被成功地提高了约10%,突破了10吨的门槛,推重比达到了。

  再看看米国人。

  米帝在70年代首先搞出了第一代单晶高温合金气膜冷却空心涡轮叶片PWA1480,第一个采用这种叶片的是F100-PW-220发动机,使得发动机的涡轮前温度提高到了1680~1750K,推重比也一举突破了7,在改进后甚至能超过8,从这型发动机开始,米国研制的航发跨进了第三代。

  之后,米国人和欧洲人先后在90年代至二十一世纪初搞定了第二代单晶高温合金复合冷却空心涡轮叶片,航空发动机的涡轮前温度也被提高到了1850~1980K,因此诞生了推重比高达9~10的航空发动机,米国人的成果就是装在F-22上的那部F119,而欧洲人的成果就是装在“台风”战斗机上的那部EJ-200发动机,这两部发动机也是国际标准第四代航空发动机的代表产品。

  由此可见,发动机的每一次换代,都伴随着涡轮叶片的换代,涡轮前温度也越来越高。

  DD3是华夏自行研制成功的第一代镍基单晶高温合金气膜冷却空心涡轮叶片,这个课题开始的时候与谭振华完全无关,早在70年代末就立项推进了,但直到1987年才终于完成了实验室工作,性能与米国人在70年代搞定的PWA1480大致相当,不过在谭振华的前世,这一成果真正从实验室里走到量产要到1990年之后,而且在整个90年代也只能在一款谭振华完全不能理解其研发目地的发动机型号“涡喷14”上得到一点点应用,讲真,他好几次都忍不住想问问莫部长,1984年还要立项研发一款全新的涡喷发动机,航空部是怎么想的?

  其实他是知道答案的,无非也就是各单位凭本事争那一点点有限的科研经费罢了,“涡喷14”,那可是“亲儿子”3606所的课题……

  谭振华可没工夫去掺和那点事儿,不就是课题经费么?二少爷现如今的钱包鼓鼓囊囊的,3624所一直合作的很好,所以“高推预研”以及今后在这个课题基础三发展而来的“涡扇12”绝无可能半途而废,你搞你的“涡喷14”,咱们搞咱们的“先进中推”,到交作业的时候你可别哭鼻子就好!

  还有“涡扇10”,呵呵,小心点哦,少爷我就要动手了呢,大推是吧,毛子不肯卖“三姨夫”也没关系,不过少爷我惦记的东西你们可都想不到哦?

  扯远了,回到涡轮叶片上来——DD3一搞出来,谭振华就在第一时间联合西航发、燃气涡轮院一起找上了蔡启功,几家联合将其以最快的速度解决了诸多工艺难题并投入了量产,先后完成了在“秦岭”和“华山”这两个型号发动机上的替换测试,而在进行研制成果商用化的同时,谭振华也自然而然地提出了下一代涡轮叶片的研制课题,对性能的要求也是非常明确的——实现米国人第二代高温涡轮叶片PWA1484的同等性能,涡轮前温度达到1750K。

  很显然,提出这样的要求表明,谭振华已经不满足于再在“斯贝”上各种魔改了,这款60年代研制的发动机老本即将耗尽,新发的上马势在必行——其实所有人都知道,3624所的那台中推现在全靠谭振华投资在推进,而且他也已经在与航空部谈判这型发动机的产权问题。

  有了这位小金主的参与,第二代镍基单晶高温合金复合冷却空心涡轮叶片DD6的研制可以算是突飞猛进,仅仅4年时间,实验室成果就已经完成,也就是谭振华手上现在拿着的这一枚。

  “我们正在进行量产工艺的研发,按照现在的进度,我们预计可以在18个月内完成所有制备工艺的研发和制定。”蔡启功微笑这说道:“谭总,别忘了你承诺的奖金哦!”

  请收藏:https://m.jiejie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